-
无锡高新区招商引资引智推动智能制造签约启幕
在无锡高新区招商引资战略的深度推动下,一批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集中签约,标志着鸿山物联网小镇“产业唤醒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次签约聚焦智能制造升级,助力本地产业提质增效,为无锡迈向智造强市注入新动力。以下为详细内容分述: 一、签约仪式隆重举行于鸿山物联网小镇客厅,区域精益智造联盟同步成立。仪式聚焦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集聚了十五家企业积极参与智能改造项目,目标涉及智能工厂与仓库建设。地方领导强调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心在实体经济上,重申无锡将借助物联网优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巩固区域领先地位。该举措为全市智能制造示范树立标杆,预期为产业迈向高端提供强支撑。 二、企业改造计划聚焦技术升级与效率提升。首批签约企业涵盖半导体、能源及制造领域,例如一家半导体公司将引进智能化设备以扩大产能;另一材料企业计划新设厂房推进亚太区总部化进程;能源公司则着手锂电池生产线改造;制造企业致力于洗衣机智能工厂项目。这些举措基于前期白皮书指导,旨在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增强全球竞争力。地方部门承诺提供政策服务,协助企业落地实施。 三、精益智造联盟由十多家企业联合发起,旨在打造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联盟成员来自跨国技术与电子公司,核心任务是共享技术资源、推动标准制定及人才培养。通过深化合作,该机制将加速智能制造技术在本地推广,支持中小型企业转型实践。此举不仅强化了产业生态链,还促进了招商引资与本地产业链的融合,为更多企业提供转型样本。 四、公众号服务上线优化招商环境。近期启用的线上平台聚焦产业服务与信息共享,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政策咨询及市场对接功能。这将辅助联盟运行与企业智能化进程,帮助无锡高新区扩展智能制造影响力。未来,地区将持续深化招商引资,探索传统产业升级路径,力争为全国提供优质经验。鸿山物联网小镇作为创新示范区,其产业唤醒计划推进将带动无锡整体工业智能化水平跃升。
2025-08-26
-
佛吉亚座椅亚太研发中心在无锡新吴区启用
无锡新吴区招商引资再结硕果,佛吉亚座椅部件亚太研发中心在梅村街道正式落成启用。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法国佛吉亚集团在无锡的发展迈入"手脑并用"的全新阶段,将进一步提升区域汽车产业的研发创新能力。 一、佛吉亚集团深耕无锡的发展历程 佛吉亚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早在2004年就与无锡梅村街道结缘,设立佛吉亚(无锡)座椅部件有限公司。该生产基地专注于汽车座椅滑轨、调角器、电动装置等核心部件的制造,凭借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运营,逐步成为佛吉亚在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据点。多年来,企业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为无锡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此次研发中心的落成,是佛吉亚在无锡深耕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体现了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和战略布局。 二、研发中心的功能定位与战略价值 新启用的佛吉亚座椅部件亚太研发中心定位为区域研发枢纽,将承担多项关键职能。中心配备了先进的研发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团队,主要致力于汽车座椅相关产品的建模研发、样件生产、耐久功能测试以及配套设备研发等工作。通过整合研发资源,该中心将为佛吉亚在亚太地区的多家部件工厂提供强有力的产品和设备配套支持,助力提升整个区域产业链的协同效率和技术水平。研发中心的设立,使佛吉亚在无锡实现了从生产制造到研发创新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强化了"制造+研发"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三、助力佛吉亚亚太区业务拓展 作为佛吉亚座椅业务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研发平台,该中心将聚焦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开发更具竞争力的座椅部件产品。通过本地化研发,能够快速响应中国及亚太地区客户的需求,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同时,研发中心将与集团全球研发网络紧密协作,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并结合本地市场特点进行创新优化,推动产品技术升级和附加值提升。这不仅有利于佛吉亚进一步扩大在亚太市场的份额,也将增强其在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无锡新吴区优良的营商环境 无锡新吴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优质企业设立研发总部或研发中心,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梅村街道作为新吴区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和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此次佛吉亚研发中心的顺利落成,正是新吴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端研发资源落户的生动体现。地方政府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完善配套设施、落实扶持政策等措施,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区域产业升级的示范效应 佛吉亚座椅部件亚太研发中心的落户,不仅对佛吉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无锡乃至周边地区的汽车产业产生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研发中心带来的先进研发理念、技术和人才,将有助于提升区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同时,研发中心的运营将吸引更多相关配套企业和高端人才集聚,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生态链,增强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同类企业研发总部集聚效应显现 在佛吉亚之前,已有多家知名企业在梅村及新吴区设立研发中心,形成了良好的研发创新氛围。如宝通科技投资建设的国家级输送带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推动了企业在输送带领域的技术领先;美国德纳控股公司通过设立亚太区研发中心,有效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也促进了其无锡工厂的规模扩大。这些企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在无锡设立研发中心的战略价值,也为佛吉亚研发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研发总部的集聚,正在使无锡新吴区成为创新要素汇集、创新活力迸发的产业高地。 七、聚焦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成为发展趋势。佛吉亚座椅部件亚太研发中心将紧跟行业发展方向,在座椅轻量化材料应用、智能化调节系统、电动化驱动装置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开发符合未来汽车发展需求的创新产品。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助力汽车制造商提升产品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节能环保性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研发中心的工作将紧密围绕产业前沿技术,推动座椅部件技术的不断突破。 八、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 佛吉亚座椅部件亚太研发中心的启用,将进一步加强佛吉亚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心将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整合各方创新资源,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与本地供应商的技术协同,还可以带动配套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这种协同创新模式,将有效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水平,增强产业链的稳定性和韧性。 九、提升本地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研发中心的设立将创造大量高端就业岗位,吸引更多优秀的研发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加入。佛吉亚将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和培训机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本地技术人才。同时,研发中心的国际化运作也将促进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区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人才的集聚和培养,将为无锡汽车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十、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研发过程中,佛吉亚座椅部件亚太研发中心将高度重视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开发节能环保的座椅部件产品和生产工艺。通过采用环保材料、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等措施,减少研发和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研发中心自身的建设和运营也将遵循绿色建筑和低碳运营的标准,打造环境友好型研发机构。这与无锡新吴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园区的目标高度契合,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十一、强化佛吉亚全球研发网络布局 佛吉亚座椅部件亚太研发中心是佛吉亚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集团在欧洲、美洲等地的研发中心紧密协作,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全球研发网络的协同,佛吉亚能够更快地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该中心的启用,进一步完善了佛吉亚在亚太地区的研发布局,使集团能够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十二、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佛吉亚座椅部件亚太研发中心的正式启用,佛吉亚在无锡的"手脑并用"生产阶段全面开启。未来,研发中心将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为佛吉亚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在无锡新吴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支持下,佛吉亚有望实现更大发展,与地方经济共同成长,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08-26
-
新吴区探索"环保结盟"机制赋能产业绿色升级
在推进招商引资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的背景下,新吴区创新推出企业环保共建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引领、专业技术支撑的全链条协作模式,构建起污染防治与节能降碳的产业协同体系,为区域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一、创新机制破解企业环保能力失衡问题 2024年5月下旬启动的环保共建项目,依托国家级高新区产业基础,采用"1+N"结盟机制组织5家跨国企业与23家中小微企业建立技术帮扶关系。区别于传统环保监管模式,该计划充分调动龙头企业环境管理系统资源,重点解决中小企业在危废处置、排放监测、清洁生产等领域的技术短板。环保主管部门通过搭建标准化协作平台,明确建立环境管理资源共享清单、技术帮扶台账、绩效评估体系三大实施路径。 二、多维资源整合构建环保技术支撑网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两支高校科研团队深度介入技术攻坚环节:重点院校环境学科团队负责研发定制化减排方案,协助开展能源审计与碳足迹核算;专业检测机构组成技术顾问组,提供环保设施诊断评估与绿色技改建议。项目创新建立"环保技术资源池",整合共享区内3类危险废物处置设施、4套环境监测系统以及16项清洁生产技术专利。 三、制度保障体系推动长效机制建设 为确保持续运行效能,项目建立三重保障机制:第三方机构实施季度成效评估并发布绿色发展指数报告,专家委员会开展年度技术路线复盘,跨部门联席工作组统筹政策资源调配。按照梯次推进规划,未来三年将累计覆盖超过200家企业,重点培育环保标杆企业15家,同步建立长三角区域环保技术转移中心。 四、产业协同效应激发绿色转型内生动力 该模式已催生新型产业协作范式:半导体企业向供应链企业开放废水回收系统,汽车零部件厂商联合研发生物基材料应用方案,电子行业共建区域性VOCs集中治理中心。根据循环经济研究机构最新评估,此类技术共享预计可使参与企业平均降低30%环境合规成本,提升17%资源利用效率。 五、政策协同布局完善绿色发展生态 新吴区正在配套构建绿色制造扶持体系,包括设立环保技改专项信贷产品,建立节能技术应用补贴目录,开发重点行业碳核算工具包等7项支撑措施。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该区域计划将环保结盟机制纳入工业园区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同步推动建立覆盖微电子、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的绿色供应链体系。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担纲、科技赋能的立体化协作,该项目正形成以制度创新驱动技术革新、以链主企业带动集群减排的良性机制,为工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2025-08-26
-
无锡新吴区知识产权检察服务赋能企业创新高地
近日,新吴区人民检察院启动新一轮知识产权保护检察法律服务,于无锡夏普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希捷国际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设立专属服务点,同步推进检企共建模式。此举积极响应无锡市招商引资战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法律支撑。新吴区作为无锡市核心经济增长引擎,通过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 一、新吴区的核心地位与创新背景:新吴区凭借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定位,已成为无锡市对外开放窗口和科技创新基地,产业聚焦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该区域承担着转型发展引擎功能,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需求。当地检察院长期探索司法服务创新路径,以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的挑战。 二、知识产权检察服务体系的构建历程:2023年,新吴区人民检察院成立知识产权检察法律服务中心,将保护工作作为融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该中心针对企业创新痛点,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检察模式,如法律风险防范指南和个案咨询机制,确保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至今,辖区设立15个法律服务点,覆盖多个高新技术行业。 三、最新服务点设立与企业共建实践:2024年,新吴区检察院在10家代表性企业举行授牌仪式,推动检企双向联动体系。活动中,检察院通过设立固定联络点,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包括内控机制优化和法律风险防控支持;共建企业则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承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此举标志着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 四、检企协同内容与成效推进:基于共建模式,检察院主动融入企业创新生态,例如为需求方提供商业秘密保护培训、专利侵权应对策略等智力支持,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企业侧重点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通过提升创新转化率实现示范效应。服务点的设立实时解决科技创新共性难题,降低了企业研发风险。 五、专家智力支持与未来规划深化:活动中,特邀教授围绕《企业专利资产管理和专利资本运营》主题作专题报告,面向120余家企业分享实务案例,强调资产价值优化策略。报告内容聚焦增强企业自我保护机制,推动形成行业标准规范。未来,无锡市检察院将通过整合法律资源构建全链条维护网络,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六、战略意义与产业发展联动:服务点网络建设有效搭建了检察机关赋能区域发展的平台,强化无锡市招商引资引力,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新吴区。通过法律端口前移,检察院护航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促进行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巩固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长期看,这将在长三角创新带中树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标杆。
2025-08-26
-
无锡新吴区12个产学研项目集中签约 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2024年,无锡新吴区举行12个产学研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以升级版“太湖人才计划”为抓手,通过“科技联姻”深化校企合作,拓宽人才引育渠道,为区域招商引资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拓展人才引育“全领域”视野。2024年此次签约活动在人才理念上实现突破,不同于以往侧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无锡新吴区将人才概念延伸至医疗、体育等多个行业领域,通过产学研合作搭建跨领域人才展示与合作平台,让更多行业人才获得创新资源支持,推动人才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二、深化重点领域校企协同创新。2024年签约项目涵盖智慧医疗、体育产业等前沿领域。其中,医药院校与区内科技企业围绕医药大数据开发达成合作,依托高校科研优势与企业技术转化能力,推动医疗健康领域数字化升级;体育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退役运动员创业孵化基地,为退役运动员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支持等服务,助力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 三、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对接机制。无锡新吴区于2023年底上线产学研共享平台,2024年持续推进平台功能优化,实时发布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院所研发成果,实现校企24小时在线对接。目前平台已与多所重点高校建立合作,汇聚众多专家资源与技术成果,吸引区内科技企业及产业联盟注册,通过线上需求征集与线下合作签约相结合,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四、赋能“太湖人才计划”落地见效。2024年此次集中签约是无锡新吴区落实升级版“太湖人才计划”的重要举措,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强化了区域创新体系,还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人才与技术支撑。后续,无锡新吴区将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更多创新项目落地,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2025-08-15
-
无锡新吴基建项目开工强化产城融合 招商引资再添新动能
无锡市新吴区20个基础设施项目近日集中开工,总投资15亿元,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与产城融合,助力招商引资提升。该项目是2019年高新区(新吴区)成立三年来首次大规模开工行动,涵盖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领域,将为区域交通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和产业吸引注入新活力。2018年以来,高新区制定产城融合三年行动计划,以项目为牵引强化发展支撑,后续无锡市新吴区将继续投入资金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2019年开工仪式背景下,高新区产城融合战略进入新阶段。2018年以来,无锡市新吴区积极推动高水平产城融合,通过三年行动计划深化“牛鼻子”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此次2019年基础设施集中开工为首批行动,涵盖多个领域,总投资15亿元,凸显区域对高效城市管理的承诺。作为高新区成立三年来的首次尝试,该项目将改善居民生活和产业基础条件,为产城深度融合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吸引更多企业投资落地。 二、道路桥梁项目亮点聚焦锡贤路等工程,强化区域互联互通。此次开工项目中,锡贤路位于新吴区北片,全长约1.84公里,建成后将缩短新吴区与锡山区车程约12分钟,直接连接梅村街道和鸿山街道,并直达计划春季开业的瑞金医院无锡分院。其他道路工程优化交通路网,减少市中心至鸿山通行时间。这些设计为城市次干路标准,旨在完善居民出行便利,提升区域经济活力,为招商引资创造高效物流环境。 三、水利设施项目包括四大工程,总投资覆盖河道开挖总长5100米。具体涉及谈家桥河沟通工程、翡翠河沟通工程、周泾河工程和西仓浜工程,计划于今年三季度和年底前竣工。建成后,项目将沟通水系、提高排涝等级和改善水利环境,为无锡市新吴区居民营造更宜居的工作生活环境。这些举措减少内涝风险,支持产城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四、未来投入计划持续推进,确保基础设施长效发展。基于2019年首批项目经验,无锡市新吴区今年规划投入资金25亿元用于后续建设项目。这将延续产城融合战略,通过高标准设计覆盖更多领域,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稳固招商引资平台作用,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
2025-07-23
-
【新吴区招商】无锡新吴区创新打造产业工人发展平台助力"产改"新实践
无锡新吴区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通过建立多元化培训实践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招商引资与产业协同发展等举措,为江苏省探索可复制推广的"产改"经验。该区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优势,聚焦新兴产业工人成长需求,构建起覆盖技能提升、教育实践、文化体育等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一、构建四位一体产业工人发展平台体系 无锡新吴区正式揭牌运营四类产业工人发展基地,包括培训基地、实训基地、教育实践基地和文化体育活动基地。这些基地立足区域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需求,整合职业院校、龙头企业、文体场馆等资源,形成"理论学习+实操训练+素质拓展"的闭环培养模式。其中培训基地侧重理论知识更新,实训基地强化岗位技能淬炼,教育实践基地注重思想政治引领,文体基地则满足产业工人精神文化需求。 二、创新实施"三级试点"推进机制 作为江苏省唯一区级层面"产改"试点单位,无锡新吴区建立全面试点单位、项目试点企业和特色项目试点企业三级推进体系。选取多个街道园区、非公企业和重点产业作为全面试点,聚焦青年产业工人思想引领等关键领域;在重点企业开展党建融合、技能竞赛等专项试点;培育产教融合、技术创新等特色品牌项目。这种分层分类推进模式既保证了改革系统性,又激发了基层创新活力。 三、打造产才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无锡新吴区将产业工人培养与"新基建"战略深度绑定,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构建人才培养矩阵。通过政企校共建产业学院、订单式培养等模式,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区内重点企业已建立技能等级自主评价体系,打破学历资历限制,突出实操能力和创新成果导向。同时完善薪酬激励制度,建立技术工人与管理人员双向流动通道,显著提升产业工人职业认同感。 四、形成可复制的改革示范经验 无锡新吴区的实践为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其创新点在于:以平台建设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用试点机制平衡改革风险与创新突破,通过产才融合提升改革实效性。相关经验已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生辐射效应,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了产业升级与人才发展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未来还将持续深化政策集成创新,打造更具示范价值的"产改"样板。
2025-07-23
-
【新吴区招商】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文化盛会聚全球目光 投资兴业成发展新引擎
2017年,国际吴文化交流活动在无锡新吴区鸿山举行,千余名海内外吴氏宗亲代表齐聚泰伯广场共祭江南吴地人文先祖,“白玉兰”群众文化惠民月同步开幕。活动以文化创新为核心,突出“物联网小镇”建设主题,招商引资成为连接全球资源与地方发展的关键纽带,推动吴文化传承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 一、文化盛会搭建合作桥梁,招商引资成焦点议题。作为活动重要组成部分,鸿山物联网小镇规划说明暨招商发展恳谈会先期举办。会上,鸿山街道相关负责人向与会的海内外宗亲、专家学者发出倡议,希望依托全球吴氏宗亲的人脉与资源优势,共同参与物联网小镇规划建设,探索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此次恳谈会聚焦小镇产业定位、政策支持等核心内容,为后续投资合作奠定基础。 二、物联网小镇规划引关注,宗亲资本释放投资意愿。鸿山物联网小镇依托无锡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产业基础,规划聚焦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等领域,构建“研发+制造+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多位长期关注家乡发展的海外宗亲代表在了解小镇规划后表示,愿结合自身在精密制造、智能硬件等领域的产业经验,在小镇布局相关项目,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本地产业升级。 三、吴文化底蕴赋能产业发展,构建特色竞争优势。鸿山作为吴文化发源地,3300年的历史积淀为小镇发展注入文化内核。活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吴文化交流活动已连续举办十一届,成为展现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此次活动将吴地“开拓创新”的精神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文化品牌提升小镇吸引力,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技术与资本向鸿山集聚,形成“文化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 四、惠民活动深化情感认同,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活动期间,“白玉兰”群众文化惠民月通过曲艺进社区、文艺汇演等形式,让民众近距离感受吴文化魅力,增强海内外宗亲对家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这种文化情感的凝聚,不仅为小镇建设汇聚了社会共识,更营造了开放包容、亲商安商的发展氛围,为招商引资和产业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支撑。 作为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鸿山物联网小镇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搭建全球合作平台,既传承了吴地历史文脉,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此次活动的举办,标志着小镇在招商引资、产业规划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未来有望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传统与现代共生的特色产业高地。
2025-07-15
-
【新吴区招商】无锡电信与新吴区深化战略合作 共推5G创新应用与产业升级
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无锡市新吴区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协同,与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推进5G网络建设及创新应用示范。此次战略合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旨在提升区域数字化水平,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一、战略合作框架与核心内容 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与新吴区政府签署的《关于共同推进5G创新应用示范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将围绕5G网络覆盖、云计算基础设施、物联网应用等领域展开合作。无锡电信计划在新吴区优先部署5G基站,确保重点区域网络全覆盖,同时联合企业探索垂直行业应用场景,如智慧机场、智能工厂等。 二、企业合作与产学研联动 在签约仪式上,无锡电信与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无锡小天鹅等10家企业签订5G专项协议,重点推动交通物流、家电制造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此外,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日联科技等5家单位与无锡电信共建“5G创新联合实验室(工作站)”,聚焦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三、5G赋能产业升级的实践路径 新吴区作为无锡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将5G技术视为推动智能制造的关键引擎。合作双方计划在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领域开展试点,例如通过5G+AI技术优化生产线效率,或利用物联网实现设备远程运维。无锡电信还将协助企业搭建私有云平台,降低数据存储与处理成本。 四、政策支持与区域发展愿景 无锡市高新区管委会表示,此次合作是新吴区落实“新基建”战略的重要举措,未来将配套专项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参与5G应用创新。通过政企协同,新吴区力争成为长三角5G融合应用的标杆区域,为无锡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经验。
2025-07-1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